甜蜜的困难

今天想聊一下运动,以及它如何影响着我的生活。

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,我回顾了下自己对「你会 XXX 吗?」的答案(「XXX」包括且不限于游泳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排球、台球、滑雪等),发现答案很一致地为 No。似乎我唯一「会」的运动就是跑步了。

反正我喜欢静,大汗淋漓地又很不舒服。这是我一贯的态度。

可是从某个时间点开始,突然就不再是这样了。这转变,来自一个人的影响巨大,也或许只是时机到了。Anyway,当我发现运动带给我的多巴胺会致瘾时,便一发不可收拾了。

最初的觉醒是从跑步开始的。我发觉跑完步后的心率会令我的身体达到一种亢奋的状态,汗珠沿着布满毛细血管的脸颊淌下,身体轻如鸿毛,烦恼如烟散开,便开始时不时跑个几公里。

然后有一天 Liam 告诉我,原来我并不会跑步:膝盖没有抬高、步伐没有往前迈(而是在空中就有往后的趋势了)、重心没有保持在相对水平的位置、摆臂的方向有问题、没有用到核心力量而是松散地跑。

我发觉自己从心底害怕「不会做一件事」。身体如何将来自大脑的指令表达出来?听在一旁陪跑的 Liam 讲解了几次动作要领后,我还是不开窍。总觉得缺少个核心的连接物,将抽象的指令和具象的表达拼凑起来,转而陷入生自己气的状态。我并不会发脾气,但很久都不讲话,直至情绪将眼泪逼出来。

纠正跑步习惯用了很久、很多次,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改过来。不过,好在我还在进步,并且在今年 4 月份完成了本年度的跑步 OKR:第一个半程马拉松。2 小时 22 分完赛,还记得结束后的激动,那种挑战自己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。

然后是滑板。知乎是一个有爱的地方,在这里我接触到了这个曾经认为离我很远的运动。到写下本文的此刻,接触滑板已经快一年了,水平嘛:外行看到或许觉得有点厉害,但我很清楚其实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。

通过滑板,我再次感受到自己在运动方面的劣势。

首先,我对没有心理准备的状况缺少快速的反应。当身体飞出去时我来不及反应,即使大脑已经做出判断,也无法指挥身体做出相应保护自己的动作。后果便是,我非常频繁地摔倒。我并不介意摔倒,也不介意身上青一块紫一块,但逐渐发觉身体会被带来各种伤害从而不利于继续运动。门牙在一次脸着地的过程中被磕掉了一小块;右膝盖在一次激烈的冲撞中患上了髌骨软化症,导致休息了两个月不能做任何运动,之后每到下雨天便隐隐地不舒服……反观其他人,特别是男生(是因为男生普遍运动比较多的关系么?),在突发情况下反应通常比较迅速,会下意识地使用各种方法缓冲突然的力量,减少受伤。

还有,我对身体重心的调整有点笨拙。「重心在板上」是滑板的核心,在一个个动作的失败和成功之间我不断地在体会着这个原则。举个例子:当脚踩在板面的右侧,板会沿着前进方向向右侧 carve,同时将身体越来越向右拉,此时上半身需要克服向右的力量,向左平衡重心,才能保证自己不从板上掉下来。我非常清楚这个原理,可在指使身体执行时,通常需要尝试和练习多次,才能做出比较不笨拙的动作。

除去各种节假日和伤病的时候,其余时间其实都有规律的练习。然而结果是,我进步得很慢。用了两个月来意识和培养出将所有身体重量都放在重心脚上的习惯,再用了两个月做出比较流畅的交叉步。有对比的时候则是最难受的:当我用数次的练习、跨越了一个膝盖伤病的时间,克服了恐惧、找到跳跃和重心转移的方法,终于做出了一个 shove-it 的时候,我简直自豪极了。Liam 晚上对着 shove-it 的视频在大脑里学习了一下分解动作,第二天上午用两个小时便出了一个利落的 shove-it。

能说什么呢?这个世界上,不乏刚刚接触滑板便用一个下午学会交叉步的选手,我们叫他们天赋型选手。Liam 不仅身体协调性比我好很多,也擅长在大脑里练习;至于实地的练习,不过是将大脑中的动作流转移到身体上、再执行出来而已。我叫自己「勤能补拙型选手」,身体协调性不好、对运动的思考训练也不够,几乎是凭借不断地试错、总结、肌肉记忆来进行的。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提高,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。

另一项吸引我的运动是攀岩——一项被人误解的运动。不,并不是只有上肢肌肉发达的人才能攀岩,它也并不是一个无聊的、拼体力的运动。相反地,它是一项需要动脑的运动:这是攀岩最大的吸引力。

抱石攀岩是一种无保护、追求难度的攀岩方式。每一条线路有设定好的点,只能使用这些点来完成这条线路。每条线路叫做一个「problem」,你所做的,就是想办法用规定的点,来「solve the problem」。很有趣的是,面对一个特定的 problem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来 solve 它:个子高的人,可能站起来便能抓到点;力量型选手,可能锁住手臂便能把自己拉起来;柔韧性好的女生,可以挂脚;左臂力量不够就并手换右手……在岩壁上,想象力是无穷的。刚刚去 768 的那几次,有一条 V0 的线路,我无论如何都无法够到终点,请身边的几个高手示范,每个人对最后一步都诠释了不同的方法——真是有趣,一个 problem,总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可以解决。

说它并不绝对需要很强的上肢力量,是因为攀岩其实有很多技巧,可以尽量避免对上肢力量的依赖。例如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:上臂尽量拉直,用腿来承受身体重量和提供运动的动力。初学者会下意识地弯曲手臂,用上肢拉住整个身体,这样最多一分钟便完全没有力气了。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,每做一个动作前,需要将身体重心移动到达到「去掉那只去抓点的手,另一只手和两条腿可以稳住身体」的状态,这样才能保障下一个动作的顺利进行,并且当下动作不会对手臂和腿造成太大的力量消耗。

Liam 有一天说:我觉得你对攀岩比对滑板有天赋。听到这话有点心塞,因为对于攀岩我也并不觉得自己有天赋,以上两条原则也是在尝试了好几次、梅老师手把手教过后才逐渐领会了一点。至于爬一条线之前在脑海中先构思好每一步的思路——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取得这个能力了。这么一想,觉得 Liam 应该在表达「你对滑板没什么天赋」的意思,不由得有些沮丧。

前几天看了 2017 年 ABS 的 Bouldering National Open Championships 决赛,心情激动不已。岩壁上的选手们面对顶级难度的 problem,展现了惊人的身体控制力,想出了各种令我下巴都要掉下来的解决办法。印象最深的,一位是 Ashima Shiraishi,这名天才攀岩少女的每一条 problem 都用了独一无二的解法,不断刺激观众和解说的兴奋点;另一位是 Margo Hayes,一名被解说用「shameless」来形容的运动员,在多次失败、力量耗尽后,仍然在最后五秒钟跳上岩壁,把自己塞进两块岩石中间,喘着粗气休息了好几分钟,继续攀爬的选手。反正就是要利用所有机会,反正就不放弃。

跑步、滑板、攀岩、以及游泳(还没学会),还有各种接触过的没接触过的运动,让我开始理解为何运动对人们有那么强的吸引力,它们如何刺激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理,人体的极限在哪里……每项运动都有独特的学问,我喜欢科学、系统地学习它们。每一次取得进步,都足够我开心许久;每一次征服某个困难,都让我能够站在比之前更高一些的地方去感受这项运动,从心底爱上它们,对它们产生更深的理解。

你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标题叫做「甜蜜的困难」了吧。作为一名天赋一般的选手,几乎所有运动对在我身上的学习曲线都是陡峭的,可我很感谢它们给我带来的幸福感。至于运动能力,我有热情、时间和耐心,慢慢提高。

最后,惯例鸣谢 Liam, without whom I never would have had all the epiphany. : )